查看: 5262|回复: 0

[专家共识] 骨髓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复制链接]

129

主题

132

帖子

12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84
发表于 2022-11-2 11: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本文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疾病,由于大多数患者为高龄且伴有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所致高凝状态、应用免疫调节剂(IMiD)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因手术或疼痛制动等危险因素,容易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VTE的发生不仅限制了治疗药物的应用,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致残甚至威胁生命。为了规范国内MM的治疗、降低患者VTE风险,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血栓与止血学组联合召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基于不同级别循证医学依据制定本版中国MM相关VTE防治专家共识。

一、MM相关VTE的临床表现

MM相关VTE的首发表现多为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也可以表现为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DVT以下肢多见,约占所有DVT的80%,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疼痛、水肿、触痛以及浅静脉曲张等。PE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心动过速和低氧血症,严重者可表现为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低血压、休克、晕厥、神志不清、猝死等)。


二、MM相关VTE的诊断

MM的诊断主要参考《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VTE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或临床评分并结合D-二聚体定量分析和相关的超声检查或增强CT、MRI进行评价,必要时采用血管造影术进行明确或排除。DVT、PE的临床评分建议采用Wells评分系统(表1、表2),据此作出VTE可能性高低的临床判断。对疑似新发的DVT或PE患者,若D-二聚体结果正常则有助于排除诊断。




三、MM相关VTE的鉴别诊断

临床上疑似DVT的患者需要与肌肉扭伤或断裂、下肢扭伤、淋巴管炎或淋巴管梗阻、静脉逆流、腘窝囊肿、蜂窝织炎、肾功能不全导致的下肢肿胀、膝关节病变等鉴别;疑似PE的患者需要与心肺功能异常的各种疾病相鉴别,主要包括肺炎、胸膜炎、气胸、急性肺水肿、支气管扩张、心肌梗死、心肌炎及心包炎、心包填塞等。


四、MM相关VTE的风险因素

MM相关VTE通常在MM诊断后1年内(大多在诊断后6个月内)或MM复发时发生。MM相关VTE风险因素见表3。其中,治疗相关因素显著增加了MM相关VTE的发生率,常见治疗药物的VTE相关风险见表4。无治疗相关因素时,MM相关VTE的发生率为3%~4%,单用IMiD、单用糖皮质激素或美法仑联合糖皮质激素(MP方案)不增加MM相关VTE的发生率,IMiD联合其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或蒽环类为主的多药化疗)可使MM相关VTE发生率增高至10%~34%。中国人群MM相关VTE的数据报道较少,有限的数据显示IMiD联合糖皮质激素在中国MM人群中的VTE发生率为3.3%~5.5%。




五、MM相关VTE的预防

(一)MM相关VTE的分层预防策略

对于MM患者VTE的预防,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欧洲骨髓瘤网络(EM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均推荐采用分层预防的策略。我们综合不同循证级别的研究及国外指南,结合国内M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适用的治疗,拟定了中国MM患者VTE风险分层系统(表5),根据不同的风险分层采用阿司匹林、华法林、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或直接口服抗凝剂(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DOAC)进行预防。由于VTE的风险在开始治疗后6个月内最高,建议VTE预防至少6个月。强调开始VTE预防时的基线评估及后续的动态监测。后续VTE预防与否以及使用何种预防策略需综合原发病治疗效果、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并发症和出血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



阿司匹林:推荐用于MM相关VTE低危患者,推荐剂量100 mg/d,可有效预防VTE的形成。因为效果尚不明确,不推荐用于高危患者。

华法林:推荐用于MM相关VTE高危患者的预防,建议选择合适剂量的华法林维持维持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

LMWH:推荐MM相关VTE高危患者采用预防剂量LMWH(如依诺肝素40 mg/d),极高危患者可采用治疗剂量LMWH(如依诺肝素1 mg/kg每日2次)进行VTE预防。

DOAC:由于阿哌沙班目前在国内仅批准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DVT预防,故推荐MM相关VTE高危患者采用预防剂量的利伐沙班10 mg/d,极高危患者可采用治疗剂量利伐沙班(20 mg/d)进行VTE预防。

使用任何VTE预防药物都伴有出血风险,出血风险的评估应伴随整个血栓预防过程,MM患者出血风险的评估可参考表6。当患者存在大出血或活动性出血等药物预防禁忌时,可考虑选用机械预防手段(如逐级加压弹力袜或间歇性充气加压)。待出血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药物或消除时,若仍存在VTE的风险因素,可停止机械预防转为药物预防。由于治疗药物的选择可以显著改变MM相关VTE的风险,对于高出血风险或有相关禁忌无法使用药物预防的患者,推荐首选硼替佐米、伊沙佐米及达雷妥尤单抗等无明显促血栓风险的药物组合,尽量避免IMiD、多药化疗及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为主的药物组合,以防止高VTE风险和高出血风险并存的临床困境。



(二)伴肾功能不全和血小板减少患者的预防策略调整

MM患者常因疾病本身或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肾功能不全时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加重肾脏病变,应慎用,可选择予以华法林治疗,并根据INR 2.0~3.0进行剂量调整。对于严重肾功能损伤(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1.73m2)的患者,使用LMWH进行VTE预防时应考虑减量,有条件时进行抗Xa活性监测,不推荐使用利伐沙班。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风险相对较低,若无出凝血指标异常或活动性出血,药物预防通常无需调整剂量。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目前安全性数据有限,建议综合评估出血和VTE的风险后给予个体化治疗。

(三)MM相关VTE预防的疗程

对于长期使用IMiD、多药化疗、糖皮质激素等联合治疗的患者,建议持续VTE药物预防。与MM疾病本身及治疗无关的高危因素(如房颤、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持续存在时,应继续按照相关疾病的管理原则决定抗凝药物的使用。VTE的风险在开始治疗后6个月内最高,6个月后,可综合原发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方案的改变进行调整。

无其他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如房颤、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以及其他个体因素(表1)时,MM原发病获得完全缓解(CR)或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的患者,巩固或维持治疗阶段若无IMiD及糖皮质激素使用,可停止VTE药物预防;MM原发病获得CR或sCR、巩固治疗阶段方案为IMiD联合糖皮质激素或化疗的患者,应继续VTE药物预防;MM原发病获得CR或sCR、维持治疗阶段单用IMiD的患者,可考虑停止VTE药物预防;MM原发病复发时,参考初治患者进行VTE药物预防。


六、MM相关VTE的治疗及随访

推荐参考肿瘤相关VTE的处理。

存在抗凝禁忌证的近端DVT或PE可考虑置入静脉滤器。

无抗凝禁忌证的MM相关VTE应尽快启动抗凝治疗,可综合患者的并发症、个人意愿及药物安全性选择DOAC、LMWH或华法林。若采用利伐沙班,建议初始剂量15 mg每日2次,持续3周后改为20 mg/d。若采用LMWH,依诺肝素可予1 mg/kg每日2次,持续1个月后改为1.5 mg·kg-1·d-1;达肝素200 U·kg-1·d-1,1个月后改为150 U·kg-1·d-1。若采用华法林,一般先应用LMWH至少5 d(依诺肝素1 mg/kg每日2次或达肝素200 U·kg-1·d-1),至INR≥2.0再过渡到华法林单药,根据INR 2.0~3.0进行剂量调整。

抗凝治疗的疗程至少3~6个月。MM处于活动期时可综合评估血栓复发和出血风险后给予超过6个月的抗凝治疗。MM相关VTE复发的患者需要考虑长期抗凝治疗。

对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PE或大面积的DVT伴严重症状性肿胀或危及下肢的缺血患者,需同时启动导管或手术取栓或溶栓治疗以减少远期并发症。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和新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如阿替普酶)。

目前尚无研究探讨MM相关VTE发生后是否需要停用MM药物治疗,考虑到IMiD等MM治疗药物的促血栓风险,因此建议进行MM相关VTE抗凝治疗的同时谨慎使用或减量使用IMiD、蒽环类为主的多药化疗及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为主的药物组合,或考虑替换为硼替佐米、伊沙佐米、达雷妥尤单抗等无明显促血栓风险的药物组合。

(执笔:孙春艳、张波)

参与指南讨论的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列):蔡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文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程韵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韩悦(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侯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胡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黄瑞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晓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李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路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梅恒(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孙春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唐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吴德沛(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林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赵永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周虎(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荣富(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周泽平(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朱铁楠(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家门口的自习室,一起更深入的认识多发性骨髓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