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28|回复: 0

[诊治指南] 《中国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发布会》图文转录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427

帖子

453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531
发表于 2023-2-23 17: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中国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发布会的直播链接最早由 Donna 分享在群里并建议大家认真观看,国内骨髓瘤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基于临床实践,从首次复发的治疗现状及定义、首次复发后需完善的检查及考虑的因素、首次复发的治疗目标和时机/治疗选择及首次复发未来可选择的方案几大方面详细阐述了首次复发骨髓瘤临床诊治中的重点和经验分享,内容确实丰富详实。

所以骨髓瘤之家线上协作内容小组根据指南发布会回放视频对整场内容做了图文转录,可供家人们随时分享传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初稿由 某乌 拟定,Donna 和 雨泽 参与修改完善。

Donna:

我老爸目前处于确诊治疗 2 年多后对来那度胺耐药的阶段,指标有点浮动,因此这个首次复发指南的发布,刚好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目前群里家人的中位数都在 2 年以上,慢慢的也在探讨首次复发的问题或者担忧首次复发,因此当时看到这个指南发布会马上分享给大家学习下以便储备相关知识,避免出现像初诊时那样迷茫下不了决定的状况。

骨髓瘤是需要长期追踪的疾病,临床医生有时候会很忙,没办法记住每一个病友的诊疗过程,因此作为家属的我们,需要对病程做些整理,以更好的呈现给医生配合规范治疗。骨髓瘤不可避免的都会面临首次复发,通过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做到了然于心,配合医生更好的做出选择,避免犹犹豫豫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某乌:

随着新药以及新疗法的不断上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显著提高,慢病管理也将成为骨髓瘤治疗的新模式,通过持续的管理和治疗,达到延缓疾病发展,延长生存期的目标。作为骨髓瘤患者及家属,尽管情感上很不想面对,但骨髓瘤的复发几乎是不可避免。其中,首次复发作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时间节点,也是需要患者及家属对其有深刻认识,以及充分心理准备的。在信任和配合专科医生治疗的同时,我们自己本身,也需要对疾病及相关药物有基本的了解。

我想这就是骨髓瘤之家参与整理讲座内容的初衷。也希望能通过贡献一份微小的力量,帮助减少患者或家属面对未知的恐惧,协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并配合医生以共同作出决策。

骨髓瘤之家注:

1. 根据中国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版,由于复发的表现形式多样,国内外骨髓瘤疗效判定标准中没有对复发进行统一定义,根据复发的形式常用以下指标:临床复发、生化复发、完全缓解(CR)后复发、微小残留病(MRD)由阴转阳的复发。骨髓瘤患者在接受一线治疗期间或治疗后曾达到过疾病缓解,出现以上情况之一时则定义为首次复发。

2、以下内容为线上协作小组对指南发布会重点内容做的图文速录,仅供家人们参考,具体可回看发布会视频。

一、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定义及治疗现状

讲者:陈文明教授(北京朝阳医院)



1、什么是复发




目前我国的诊断标准也是沿用国际上的诊断标准,包括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临床复发、完全缓解后复发和 MRD 阴性后复发。

其实现在“疾病稳定(SD)”不能作为骨髓瘤治疗的的疗效评价标准,因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稳定的意义不一样:

▪ 如果是新诊断的病人,疾病稳定(SD)意味着耐药;
▪ 如果是复发难治的阶段,疾病稳定(SD)意味着治疗有效的一种临床体现

“疾病进展(PD)”类似疾病复发的概念,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指标的上升(治疗无效),叫疾病进展;二是治疗缓解后出现指标的上升,叫复发。

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后复发的定义,因为 sCR 要求游离轻链的比值正常,但是目前游离轻链的检测不是十分准确,变异系数波动超过 25% 往往容易导致误判。因此只有完全缓解后复发(CR 后复发),或者 MRD 阴性后复发的定义。

骨髓瘤之家注:复发的定义可参考《NCCN 临床实践指南:多发性骨髓瘤(2023.V3)》及《中国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版)》




2、首次复发治疗目标


首次复发后的治疗目标是最深程度缓解,以获得更长 PFS。尽可能选用含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CD38 单抗及 XPO1 抑制剂等的 3~4 药联合化疗。

换用新的作用机制或新一代药物的联合化疗疗效可能更好。

有条件移植的患者推荐移植,有新药临床试验建议参加临床试验。

3、为什么要淡化再治疗的概念




目前一线治疗用 VRD 方案的较多,所以首次复发后可以选择的方案包括 KD、VPD、IRD、SVD、KRD、DVD、DRD、DKD、DPD 等。

为什么不再讨论再治疗的问题,因为有试验表明(LANCET ONCOLOGY 2016),对比“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和“卡非佐米+地塞米松”的两个方案,鉴于卡非佐米新的作用机制,中位 PFS 从 9.4 个月延长了近一倍,特别是针对首次复发的病人。

另一个针对首次复发的临床试验(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RD)结果显示:伊莎佐米和硼替佐米从作用机制来讲,两者是一样的,但伊莎佐米的作用强度比硼替佐米会更强一些,从试验结果(一线、二线、三线获益的情况)来说,三线获益的情况会更好。因为在三线,如果对硼替佐米继续敏感(不耐药)的人群,说明病人为惰性患者,疗效会比较好。

其他对比试验结果:

- VRD 诱导治疗移植后,多用来那度胺进行维持,那对来那耐药的病人,可以考虑换泊马度胺。PBD 和 BD 相比,PFS也有明显 9 个月的延长。
- XPO1 的试验,同样是一线获益比多线复发临床获益多一些(LANCET 2020,396:1563-7)
- KRD vs RD 试验:PFS 延长明显增加
- Dara 的试验(CASTOR PHASE III): DVD 明显优于 VD 的 RRMM病人(临床上表示 DVD 的疗效不如 DRD 的,但是首次复发的病人使用 DVD 也能达到较好的 PFS)
- DRD 的试验(POLLUX PHASE III):目前来看 DRD 是疗效最好的一个方案,在首次复发的患者中超过 57% 以上病人患者 PFS 超过 42 个月
- DKD vs KD(CANDOR PHASE III):还没有长期随访的数据,但是根据近期数据,从缓解的深度来看 DKD 的确是比 KD 有改善
- DPD vs PD(APOLLO PHASE III):DPD 中位数有明显的延长,达到 12.4m 的 PFS

4、总结


▪ 掌握好 RRMM 定义

▪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更多的选择新一代作用机制的 3~4 药联合治疗

讨论环节


李振宇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目前在临床上国内能接受多线治疗的病人并不是非常多,有两个问题请教陈文明教授。

Q1、复发后如何确定硼替佐米耐药还是来那度胺耐药, 到底如何区分?

陈文明教授: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快速进展,或者停药半年左右出现的疾病进展,就意味着对这个药耐药了。

比如 VRD 诱导治疗后,常规使用来那度胺维持,超过半年以上发生疾病进展,就意味着该病人可能对来那度胺耐药,但对硼替佐米还是敏感的。来那度胺的维持看是使用足量还是小剂量(25mg为足量, 10mg为小剂量),若是 10mg 小剂量的维持,意味着可能 25mg 的来那度胺会照样有效,但是若为 25mg 的足量维持,那后续来那度胺的效果可能就不好了。

Q2、对于首次复发的病人,目前我们中心早期使用CD38单抗、卡非佐米这样的药还比较少,想知道在朝阳医院是采取什么方案?

陈文明教授:
因为目前 CD38 单抗进入医保了,所以我们更多的采取以 CD38 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比如 DVD、DRD、DKD 方案。从目前的数据来看,DRD 的数据是非常棒的。塞利尼索的使用往往是四药联合了,针对一些有浆细胞瘤或者循环肿瘤细胞的病人,在三药联合的基础上会考虑加上塞利尼索。

杜鹃教授(上海长征医院):

Q1、首次复发如果是症状型复发,毫无疑问大家都认为是需要干预的,但是目前对于 MRD 由阴性转为阳性(特别是高危)的患者想请教下您的观点?


陈文明教授:
关于 MRD 阴性复发或者 CR 后复发,我一般观察为主。因为这种病人不管从哪个角度考虑,还属于 PFS 范畴。

Q2、来那度胺 10mg 维持治疗中发现首次复发,因为曾经用药效果很好,是否调成 25mg 继续使用?另外 CD38 单抗每月 1 次维持治疗的时候发现首次复发,是否按原来的用药频次继续使用?

陈文明教授:
使用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的病人,若是早期生化复发(指标进一步上升),一般把来那度胺调整到足量并加上激素(因为在开始维持治疗阶段一般是不加激素的),病人往往还能维持较长时间,我一般并不过早的启动治疗。

  
二、首次复发后需要完善的检查及考虑的因素

讲者:侯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1. 首次复发后需要完善的检查

首次复发后的检查跟初诊时的检查内容其实差不多,常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骨髓检查,影像学检查,其他(患者器官功能的评估)。


需要强调的是:

▪ 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展过程中会发生细胞遗传学演化,即使新诊断时存在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首次复发时也需要再次关注 FISH 检查,有条件的进行新的分子生物学的检测

▪ PET-CT 除了可以发现新的骨质破坏以外,主要用于评估髓外病变以及新病灶代谢的活性(有病例髓内情况良好,M 蛋白也是阴性,但是 PET-CT 检测发现全身多处溶骨性病变,后来还出现了中枢侵犯),髓外病变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需要在首次复发时再次关注

2.首次复发治疗选择需考虑的因素

主要包括患者一般状态的评分、复发后疾病状态的评估、既往一线治疗情况的评估。


讨论环节

徐燕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Q1、对于出现缓慢的生化复发的病人,指南上说可以先观察、密切监测,但是我觉得既然这些患者已经有生化复发倾向,而且在目前有这么多新药的情况下,是否早期干预积极治疗获益会更大?

侯健教授:如果早一点干预可能会更好,关键还是需要看干预或者不干预两种选择能给病人带去的获益情况,我个人觉得:

生化复发若无 CRAB,甚至 SLIM CRAB 也没有,可以先密切观察。用药后可能从肿瘤负荷指标上在变好,但是病人到底有多少获益是存疑的,特别是对惰性的病人。而且目前也没有这样的对照研究,有的相关研究选择的是侵袭性复发的病人,结果表明较早干预是有获益的。

钟玉萍教授(青岛市市立医院):

我想分享些个人感受,侯健教授分享的首次复发后检查部分的内容,特别是在首次复发时关注细胞遗传学的检测和髓外病变的监测,我也深有体会。之前指南上说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病人后面就可以不再做相关检查了,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确实有一些病人会出现新的克隆演变,重新做细胞遗传学检测对于其首次复发后的方案选择还是有比较好的指导意义的。

另外髓外的监测也很重要,往往有病人过于关注其他检查而漏检了。我觉得对于首次复发,我们就是希望能在有这么多新药的情况下让患者有再一次达到深度缓解的机会,延长他们的生存期。

三、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目标以及时机选择

讲者:路瑾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1. 疾病进展或复发的定义


▪ 难治:治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后 60 天内的进展

▪ 复发:CR 之后的复发;没有达到 CR 的患者出现疾病进展

▪  疾病进展(PD):没有达到 CR 的患者发生检测指标的上升

▪ CR 后复发与 MRD 阴性后复发:患者获得 CR 或 MRD 阴性,出现检测指标上升分别定义为 CR 后复发及 MRD 阴性后复发




随着治疗线数的增加,骨髓瘤对治疗的反应会越来越差,所以最好在前期诱导治疗期间就获得非常好的缓解,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提倡早期就在三药联合方案的基础上再加上达雷妥尤单抗,以及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甚至双次移植。后期的治疗目标是把首次复发的时间尽量拉的长一点,获得比较长的缓解期。


因此,首次复发患者的治疗目标仍为“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尽可能选择含有新药的联合方案。



按照患者复发时疾病的生物学行为,复发难治性骨髓瘤可以分为非侵袭性复发及侵袭性复发,从首次复发相关的多药联合临床研究的数据来看,含有单抗类的方案组合(如DVd、DRd、DKd等)疗效明显要更好。具体选择何种方案,要基于相关研究数据及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治疗方案及疗效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不是所有的骨髓瘤患者在复发后都需要开始治疗,应该根据不同的复发形式和复发特征做出选择。2022 版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新增了对于 MRD 由阴转阳的病人的相关临床依据,是否需要干预尚在研究探索阶段。


讨论环节

阎骅教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Q1、如果 MRD 由阴转阳,同时伴随其他指标的改变,能不能判定为侵袭性复发?如何进行有效的监测,特别是 MRD 多要进行骨髓检查,是否有其他简便的方式可以进行检查和判断?

路瑾教授:目前国外有很多临床试验在做 MRD 转阳后是否干预的对照研究,还有待更多的临床试验结果发布。若除了 MRD 阴转阳,还有其他的 CRAB 指标的改变,那其实已经是活动性骨髓瘤,不是单纯的 MRD 阴转阳了。

关于 MRD 监测,国外有研究团队发表了一个报告,认为外周血的循环浆细胞不仅仅可以作为初诊时的预后判断,同时也可以作为 MRD的检测手段,因为骨髓瘤患者长期处于一个“带瘤生存“的状态,频繁做骨穿不大现实,未来可能更敏感的检测手段包括质谱流式、光谱流式等可以更好的检测循环中的浆细胞。

孙春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Q1、生化复发的定义和疾病进展的定义有重叠和不完全一致的地方,例如患者 M 蛋白上升25%,达到了 5g/L, 那符合疾病进展的定义,并且在临床试验中都会纳入临床试验标准,但如果患者没有相关的临床症状,只属于生化复发,那这部分患者是否需要启动治疗?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示都倾向提早治疗。因为生化复发相较 MRD 阴转阳我个人认为是更靠后的一个阶段,如果 MRD 阴转阳在未来提前启动治疗,那生化复发的患者是不是更需要积极的治疗?目前大部分情况下临床医生会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想知道路瑾教授对这一块是如何看待的?

路瑾教授: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数据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无法一概而论,需要做更多更细致的工作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生化复发需要治疗,什么样的生化复发可以等待。

四、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选择

讲者:李娟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首次复发后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患者因素、复发时疾病因素以及既往治疗情况,可选择的药物和治疗策略包括:挽救性自体干细胞移植、更换不同作用机制或升级版的药物、全新作用机制的药物以及免疫治疗。

挽救性自体干细胞移植是指不管一线治疗时是否选择了自体干细胞移植,疾病复发后再进行的自体干细胞移植,分为两种情形:

▪ 一种是从未做过移植,复发后再做,称为晚期移植

▪ 还有一种是一线治疗已经做了移植,间隔一段时间复发后再次将移植作为首选,称为挽救性二次移植。



IFM 2009 研究比较了早期移植和晚期移植在新诊断骨髓瘤患者中 8年的随访结果,两组的 PFS 和 OS 无差异,没有做过移植的患者首次复发后进行晚期移植,仍然可以使患者获益。



一线已经做过移植,首次复发后还能首选移植吗?北欧、日本、德国、英国的多项研究都显示,只要患者能够接受挽救性的二次移植,不管是 PFS 还是 OS 相较于传统药物及新药都是可以获益的。

根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的实践体会,影响二次挽救性移植的实施和疗效的因素主要有:

▪ 是否有足够的干细胞(第一次移植就要采集足够二次移植所需的干细胞数),复发后再采干比较困难

▪ 患者的体力状况评分(PS评分)2 分以下,IMWG 老年虚弱度评分(GA评分)评为 FIT

▪ 两次移植的间隔时间在两年(24 个月)以上的疗效好

▪ 复发的时候没有获得高危细胞遗传学改变及髓外浸润(这也是复发的时候需要做 PET-CT 以及 FISH 的原因)

▪ 再次诱导以后,能够获得 CR 以上疗效,这类病人挽救性移植效果会较好

更换不同机制的药物,如三代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




全新作用机制的药物,如塞利尼索、维奈克拉、Melflufen(维奈克拉和 Melflufen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骨髓瘤的适应症)。

BOSTON 研究探索了“塞利尼索+硼替佐米+地塞米松“VS”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在既往接受过 1~3 线治疗的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包含塞利尼索的方案降低了 37% 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POLLUX 研究和 CASTOR 研究分别进行了 DRd VS Rd、DVd VS Vd 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都为首次复发的骨髓瘤患者带来了更长久的生存。


除了达雷妥尤单抗,另一款 CD38 单抗I伊沙妥西单抗(Isatuximab)对首次复发患者的疗效也非常好。

另外,对于原发耐药/难治复发患者来说,靶向个体化治疗也是将来的治疗方向。


二代新药及免疫治疗批准MM首次复发治疗适应症和各指南推荐见上表。

一线接受移植的患者首次复发后的治疗推荐:



一线未接受移植的患者首次复发后的治疗推荐和选择:


讨论环节

傅卫军教授(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目前药物选择越来越多,指南发布对医生和患者都有帮助。以新药治疗为主要手段,ASCT 也需要花精力考虑,高危的患者也要多关注各种临床试验。

黄红铭教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Q1、想请教李娟教授,苯达莫司汀和米托蒽醌脂质体一般是用在淋巴瘤治疗中,但目前在骨髓瘤里也讨论的比较多,首次复发的患者是否可以使用?

李娟教授:这两种药物我都使用过,特别是苯达莫司汀用的比较多一些,主要是用于髓外有浸润的病人,发现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对干细胞的采集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对想要进行移植的病人应用该药物需要特别小心。对于米托蒽醌脂质体,我们最近使用它治疗多线复发难治的浆白病人(该病人 CD38,2 代PI,3代 IMIDS 均已经使用过),相当于改良的 DT-PACE 方案,发现终于病情控制住了。虽然用的不是非常多,但是我认为在进展很快或者高度侵袭的骨髓瘤病人里效果还不错,只是骨髓抑制会比较明显。

五、髓外首次复发的治疗选择

讲者:傅琤琤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无论是哪一次复发,复发后疾病状态的评估一定要包含髓外情况,通过影像学手段来看一下复发时是否合并髓外。PET-CT 对髓外病变的显像以及 SUV 值对肿瘤活动性的评估比全身 CT 更明显;MRI 对中轴骨骼的病变,尤其是在对脊柱附近突破骨膜生长的病变会比CT显像更加明显。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这是属于同一个疾病还是合并的不同疾病。

对于髓外复发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案,指南中推荐有条件者进入如CAR-T 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但目前大部分临床研究中并没有专门针对髓外复发的。多数临床数据来自于回顾性的总结,因此证据还没有那么充分。

除了临床试验,也可以选用这些方案,如苯达莫司汀联合 VTD、VRD 或联合相应的新一代药物;塞利尼索联合 Vd、Kd、Rd、Pd;细胞毒药物的多药联合,如新药联合 DT-PACE 方案以及局部放疗等。髓外复发特别是血型播散型预后较差,中枢神经系统髓外浸润预后更差,药物选择可以是可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包括苯达莫司汀、泊马度胺、来那度胺和塞利尼索等。


髓外病变主要分为骨相关髓外 MM 和非骨相关髓外 MM,骨相关髓外 MM 是指累及骨髓的髓外浆细胞肿块,通过皮层破坏扩散至相邻的骨旁区域或软组织;非骨相关髓外 MM 是指由于血源性传播,累及不与受累骨相邻的骨外软组织或器官,有正常组织的相隔。在髓外浆细胞瘤中,又分为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和孤立性骨浆细胞瘤。


髓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通常肿瘤负荷会更高,并伴有严重的贫血、血小板减少,高钙血症等,预后比一般患者更差。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髓外 MM 的重要手段,影像学检查的局灶病变数量也和总体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显著相关。


国外专家共识及梅奥指南中对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复发的治疗推荐通过包含强化疗药物,如 PACE、DCEP、Dexa-BEAM 等方案。除此之外和非髓外病变的推荐方案是一样的,如新型药物联合治疗、免疫疗法。



各种药物组合的试验回顾性数据汇总:

▪ D(T)PACE为基础的方案用于伴髓外的复发难治MM患者

- 中位既往治疗线数 2 线
- ORR 为 58%,14% CR,7% VGPR
- 中位随访 63 个月,中位 PFS 为 5 个月,中位 OS 为 9 个月
- 若是既往治疗线数 1 线的患者,中位 PFS 和 OS 分别位 9.3 个月和 21.5 个月

大化疗的效果和新药相比,也没有特别大的优势

▪  新药和传统化疗药物的组合:DARA-DECP 组合

- 是治疗硼替佐米经治后 RRMM 伴髓外疾病患者的有效方案
- 既往接受过中位 3 线治疗,100% 使用过硼替佐米
- ORR 67.7%,CR 率 35.5%,且 19.4% 出现持续缓解
- 中位随访 11 个月,中位 PFS  5 个月,中位 OS  10 个月

▪  苯达莫司汀+PD方案

EMD 的患者的 PFS 和 OS 比非 EMD 患者更差

▪  EMN19研究:DVCD 是治疗初诊和首次复发 MM 伴髓外病变患者的有效方案

- DVCD 首次复发髓外病人的中位 PFS 达到 15.3 个月

▪  BCMA CAR-T(LCAR-B38M)治疗髓外 RRMM (南京传奇)

- 中位 PFS 为 8.1 个月,OS 为 13.9 个月
- CAR-T 虽然 ORR 高,但是对髓外的疗效也没有显示出特别的优势


CNS-MM(多发性骨髓瘤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法推荐,一般方法包括全身放化疗,鞘内(IT)治疗和 CNS 放射治疗,通常是联合治疗的模式。但只有不到 1% 的 MM 患者被诊断为CNS-MM,总生存期报告不足 7个月。

中枢神经系统髓外浸润预后更差,2022 首次复发指南推荐选择可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包括苯达莫司汀、泊马度胺、来那度胺和塞利尼索等。但 CD38 等药物在中枢神经病变时也可以打开血脑屏障,也有大分子药物能有效治疗中枢神经病变的相关报道。



讨论环节

陈丽娟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

Q1、一般来说髓外病人需要用强化疗方案,但也没有特别好的疗效。想请教下傅教授在临床实践中针对首次复发的髓外病人,您是采取什么方案?

傅琤琤教授:对于首次复发的 MM 病人,髓外是个预后不良的一个参考指标。但是对我来说没有影响治疗的选择,除非是一个孤立性的髓外,否则一般放在全身系统当中去考虑,根据耐药情况选择新药的组合方案,在治疗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姑息性的放疗增加局部治疗的疗效。

六、多发性骨髓瘤创新药物研发进展

讲者:蔡真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还是分为免疫疗法和非免疫疗法两大类。

肽偶联药物(PDC)


在非免疫疗法中有一种肽偶联药物(PDC),治疗机制与 ADC 类似,PDC 是将多肽序列与细胞毒素偶联结合释放细胞毒药物来杀伤肿瘤细胞。以 PDC 药物 Melflufen 为例,这个药物 2021 年上市,但是后来因为安全性原因被 FDA 叫停。

BCL-2抑制剂


BCL-2 抑制剂维奈克拉目前还没有骨髓瘤的适应症,但在骨髓瘤中也有很多临床研究,总体来讲 ORR 还是比较高的,在 BCL-2 高表达或 t(11; 14) 异位的复发难治骨髓瘤患者中是值得尝试的。

E3 连接酶调节剂


CRBN E3 连接酶调节剂(CELMoD),代表性药物包括:

Iberdomide(CC-220)、Mezigdomide(CC-92480)、Avadomide(cc-122)。

单克隆抗体


临床疗效已证实的单抗治疗靶点主要有 CD38 和 SLAMF-7,还有很多其他靶点在探索中。SLAMF-7 单抗 Elotuzumab (埃罗妥珠单抗) 2015 年在美国上市,但目前还未进入国内,该药单药效果不好,需要联合其他免疫调节剂或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初治及复发的病人临床上均有一定疗效。

ADC 类药物


ADC 类药物目前国内有多家公司在进行相关临床研究,以 Belantamab mafodotin 为例,该药已经在欧洲及美国获批上市。

双特异性抗体


双特异性抗体也有很多临床研究在做,其中强生的 BCMA/CD3 双抗Teclistamab 先后在欧盟和美国获批上市了,目前国内也在做这方面的临床研究。根据我们自己目前的小样本经验,该药物的效果非常不错,特别是对髓外的病人也有一定的疗效。

GPRC5D-双抗(Talquetamab)目前国内也在做临床研究,但多集中在三线而不是首次复发的病人。

T 细胞疗法


CAR-T细胞疗法目前做的最多的靶点是 BCMA,其他靶点还有CD19、CD38、CD138、整合素β7、GPRC5D 等,已经获批的两个产品idecabtagene vicleucel(ide-cel)和南京传奇的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cilta-cel)疗效都非常不错,除此之外国内还有很多公司在申报。


另外还有双靶点 FAST CAR-T GC012F、GPRC5D CAR-T 及 TCR-T 疗法都在做临床研究,也非常值得期待。


以上就是《中国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发布会2022年版》的全部内容了,从多位专家分享的内容中都可以看到,骨髓瘤新药越来越多,整体预后越来越好。祝所有的骨髓瘤家人一切顺顺利利,长长久久,期待未来在骨髓瘤治疗领域能够有更多的新突破,使骨髓瘤患者实现真正的治愈!


延伸阅读:

专访 |  董菲教授: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治疗和管理

【管锥之道】庄俊玲教授&Joseph Mikhael教授:前进之路,直面髓外多发性骨髓瘤与浆细胞白血病

领航名医发现之旅 | 刘爱军教授:伴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展

循环肿瘤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鉴别诊断、预后及治疗监测

附 1:中国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版)








附 2:中国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发布会2022年版专家阵容及议程(扫码亦可观看完整回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