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33|回复: 0

[诊治指南]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格局:2024年诊治指南解读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177

帖子

16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96
发表于 2024-12-4 10: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原标题: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格局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4年修订)》解读

原文购自:中华内科杂志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4年修订)》已经发表,为了便于临床医生更好理解本指南关于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治疗相关内容,笔者对此部分内容作如下解读。

一、RRMM的治疗时机

对于RRMM患者,需要先评估复发形式和特征[微小残留病(MRD)由阴转阳复发、完全缓解(CR)后复发、生化复发、临床复发、侵袭性复发等],有无髓外病变、获得性细胞遗传学异常等。对于MRD由阴转阳复发、CR后生化复发且M蛋白升高速度缓慢的患者,不必立即开始治疗,建议密切随访(每2~3个月随访1次)。如果出现快速生化复发,如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增长速度符合侵袭性复发的标准,或非侵袭性的症状性复发,均建议启动治疗。侵袭性复发的定义如下:

(1)新出现不良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如:t(4;14)、17p-、1q21+和亚二倍体;

(2)高β 2微球蛋白(≥5.5 mg/L)或低白蛋白(<35 g/L);

(3)出现髓外浆细胞瘤;

(4)乳酸脱氢酶(LDH)(与MM相关)大于正常值上限;

(5)缓解期短或治疗中出现疾病进展;

(6)出现侵袭性临床表现,包括快速出现症状,实验室、影像学或病理检查发现广泛的疾病进展、疾病相关的器官功能不全;

(7)外周血出现克隆性浆细胞;

(8)复发时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Ⅱ/Ⅲ期;

(9)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转化(轻链逃逸,浆细胞分泌活性降低)。


二、RRMM的治疗原则

治疗RRMM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既往治疗方式(是否接受干细胞移植)和药物组合、既往治疗缓解深度及持续时间,以及既往治疗相关毒性。此外,对于一线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患者,从开始治疗到复发/进展不足2年,或未接受ASCT的患者,从开始治疗到复发不足18个月,不论是否伴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此类患者均属于超高危RRMM(初诊无高危遗传学异常者,称之为“功能性高危”),预后较差,临床上应尽可能选择新一代或者新的作用机制的3~4药联合治疗。此外,还要考虑疾病以外影响因素,包括:复发时的年龄、合并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体能状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或虚弱评分[推荐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老年评估(GA)评分]、经济状况和患者依从性。

RRMM分为首次复发和多次复发,两者的治疗目标和方式有所不同。无论是首次复发还是多次复发的患者,如有合适的临床试验,均首选推荐参加临床试验。首次复发RRMM的治疗目标是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并尽可能延长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期。对于2次及以上复发的患者,治疗目标是控制疾病、减轻症状,避免对重要脏器造成损害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努力达到病情的最大缓解。

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或在停药6个月内复发,则定义为耐药复发,应选择新一代或者新的作用机制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复发时间超过6个月的患者,尽管可以使用既往治疗方案,但是其有效性及缓解深度可能会明显降低,因此也推荐使用新一代或者新的作用机制的药物。根据临床试验的经验,建议持续治疗到疾病进展或患者不可耐受。

对于既往从未接受过ASCT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器官功能以及是否获得足够干细胞等,考虑在疾病治疗缓解后进行晚期ASCT;首次移植后缓解时间≥24个月的患者,可考虑进行挽救性2次ASCT;首次ASCT后2年内复发或高危年轻患者,如果有合适的供者,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瘤治疗已经进入细胞免疫治疗时代,除了CD38单抗,目前国内已有3种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产品获得批准,分别是伊基奥仑赛、泽沃基奥仑赛和西达基奥仑赛,治疗多线复发MM患者总体有效率(ORR)为73%~99%,CR率超过70%。特立妥单抗是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双特异性抗体,其治疗晚期RRMM患者,ORR为63%,CR率为46.1% 。随着CAR-T以及双特异性抗体上市,RRMM患者有望再次获得深度缓解以及长期生存。


三、首次复发RRMM的治疗选择

目前中国的一线常用方案可能包括硼替佐米、来那度胺以及达雷妥尤单抗,首次复发患者可能在使用这些药物治疗期间经历疾病进展或者耐药。因此,指南将首次复发的患者分类为对来那度胺耐药,或硼替佐米耐药,或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双重耐药以及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和达雷妥尤单抗三重耐药4组,有助于临床医生根据患者耐药情况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来那度胺耐药患者,建议使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伊沙佐米或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新一代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和CD38单抗为基础的方案。

对于硼替佐米耐药患者,建议使用卡非佐米、泊马度胺和CD38单抗为基础的方案。

对于三重耐药患者,建议使用卡非佐米、泊马度胺、塞利尼索等组成的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小剂量维持治疗期间发生疾病复发进展,也认为是对这些药物耐药。具体药物使用推荐详见《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4年修订)》  。


四、多次复发RRMM的治疗选择

对于2次及以上复发的RRMM的治疗,需结合既往治疗与体能状况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方案。2次及以上复发的患者往往是三或五药耐药,这类患者首选参加临床试验;如果不符合临床试验要求,应该选择新的作用机制药物联合治疗,包括埃普奈明 、塞利尼索,CAR-T和双特异性抗体等。


五、原发耐药MM及髓外病变患者的治疗选择

建议换用新一代或者新的作用机制药物进行治疗,如能获得部分缓解(PR)及以上的疗效,有条件者可尽快行ASCT。

如果是单一、3 cm以内并且为非间变/浆母细胞性浆细胞瘤形式复发,建议行局部放疗。

如果以多发浆细胞瘤、间变/浆母细胞性浆细胞瘤形式复发,可选择包含卡非佐米或泊马度胺的治疗方案,或免疫治疗双抗或者CAR-T细胞治疗,或多种细胞毒药物的组合:如PACE方案(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和依托泊苷)、DECP方案(地塞米松、依托泊苷、环磷酰胺和顺铂)、DT-PACE方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和依托泊苷)。


六、展望

随着靶向新药、细胞免疫治疗等新疗法的涌现,RRMM患者的生存得以显著延长。目前国外获批新药还有靶向BCMA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和除BCMA靶点之外的双抗和CAR-T以及其他机制药物也已进入临床试验。即使如此,RRMM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耐药机制复杂、副作用多种多样、治疗费用高昂等。因此,仍需要深入研究MM的发病机制,研发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探索药物选择的顺序及个体化治疗策略等,以期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相关阅读: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4年修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家门口的自习室,一起更深入的认识多发性骨髓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