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源:医脉通
小屋引用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白血病相关科普知识宣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予以删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血液系统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近年来,我国MM诊治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渐与国际水平接轨,新药的不断涌现使得MM领域的进展迅速。在4月23日-24日召开的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上,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就《2021版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进行了细致精彩的讲解。多发性骨髓瘤部分有哪些更新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治疗前评估和分期更新要点
实验室检查中的“重链(Hevylite)”的证据等级由I级推荐调整为Ⅱ级推荐;增加了“尿固定电泳(Ⅰ级排荐)”;“M蛋白定量(Ⅱ级推荐)”;“乙型肝炎标志物及DNA(Ⅱ级推荐)”。
骨骼检查中增加了“弥散核磁(DWI-XRI)(Ⅲ级推荐)”;“全身低剂量CT可用于全身骨病变检查”由Ⅲ级专家推荐调整为Ⅱ级推荐。
在细胞遗传血检查中增加了“针对IgHV区VDI重排的二代测序检测MRD(Ⅱ级推荐)”。
在R-ISS标准的备注中增加了“孤立性浆细胞瘤直径大于5cm;多发浆细胞瘤按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2A类)”。
治疗选择更新要点
适宜移植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 诱导治疗中“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2B类证据)、来那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2A类证据)”由Ⅲ级专家推荐调整为Ⅱ级专家推荐、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2类)和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2类)”为Ⅱ级推荐。
➤ 巩固治疗中增加了“与诱导治疗相似的联合化疗(2A类)为Ⅱ级推荐。
➤ 维持治疗中增加了”伊沙佐米(1类)为Ⅰ级推荐、来那度胺+硼替佐米(2A类)和来那度胺+伊沙佐米(2A类)为Ⅱ级推荐。
➤ 移植中增加了“序贯自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年轻、高危患者(2B类)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年轻、高危患者(2B类)”为Ⅲ级专家推荐。
➤ 干细胞动员中增加了环磷酰胺+G-CSF(1A类)为Ⅰ级推荐、G-CSF+普乐沙福(1B类)、G-CSF(2A类)和E-CHOP(2类)为Ⅱ级推荐和环磷酰胺+G-CSF+普乐沙福为Ⅲ级推荐。
不适宜移植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诱导治疗中增加了“硼替佐米+马法兰+地塞米松(1类)、沙利度胺+马法兰+地塞米松(1类)”为Ⅰ级专家推荐。
➤维持治疗中增加了”伊沙佐米(1类)为Ⅰ级推荐、来那度胺+硼替佐米(2A类)和来那度胺+伊沙佐米(2A类)为Ⅱ级推荐。
在《2020版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中,并未对复发难治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明确推荐,本次更新新增了明确的治疗方案。

支持治疗的更新要点
➤在骨病患者中新增“地舒单抗(Ⅰ级推荐)“;”外科手术干预“由Ⅰ级推荐降为Ⅱ级推荐;新增”放疗(Ⅲ级推荐)“。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新增”高截量透析(Ⅱ级推荐)“。
➤在感染部分新增”G-CSF(预防粒细胞减少)“作为Ⅱ级推荐。
➤在贫血部分,新增“在使用达雷妥尤单抗之前,应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Ⅱ级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