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57|回复: 0

[专家观点] 杨光忠主任:规范诊疗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177

帖子

16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96
发表于 2022-8-29 20: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本文来源:杨光忠聊骨髓瘤(诊疗规范化与用药个体化再谈规范诊疗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重要性

骨髓瘤之家引用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骨髓瘤相关科普知识传播。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予以删除。



1、

规范化诊疗在控制多发性骨髓瘤病情中至关重要,其地位无可替代。但这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的临床用药,我们应该追求用药个体化,避免临床用药固定化、刻板化、公式化。我们需要根据患者个体病情制定相对适宜的用药方案。

一位年逾八旬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身体状况相对虚弱,通过病情评估,我们认为该老人不适宜标准的三药组合治疗,长期住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于是,我们为这位老人制订了两药口服治疗。

对于身体相对健壮的患者,我们不会常规应用两药联合治疗的。理论上讲,身体相对健壮的患者,应该追求深度缓解,获得更为持久的无进展生存。而对于高龄虚弱患者来说,我们应该兼顾临床疗效、患者的药物耐受性和治疗可持续性,而三药联合可能会导致高龄虚弱患者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很难进行后续治疗。

临床用药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药物剂量调整,必要时更换治疗用药。临床用药追求最大疗效,但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不能按下葫芦起来瓢,更不能舍本逐末。

用药的个体化,还体现在治疗疗周期数上。举个例子,一个不适宜移植的初治骨髓瘤患者,诱导治疗多少疗程才能进入维持治疗?这个没有固定答案,众说纷纭。我个人看法是,疾病达到平台期,连续三个疗程指标恒定不变,那就可以进入维持治疗阶段。那具体多少疗程啊?当然没有固定答案了。

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用药有很多选择,什么才是最佳选择?有没有最佳推荐?NCCN指南推荐来那度胺。来那度胺一定是所有患者的最佳选择吗?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也首选来那度胺,但是,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不宜作为首选;对于该药严重过敏患者,应该慎用;细胞遗传学高危患者或合并髓外病变患者,如果没有取得残留病阴性的深度缓解,建议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维持治疗;最新研究提示,新药CD38单抗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也有望进入维持治疗用药行列,但现阶段用于维持治疗还不能报销,长期用药的费用问题……说到底,维持治疗用药也需要个体化

诊疗规范化是基石,是战略,战略不可错。用药个体化是途径,是战术,战术也不可错。

临床上,患者甲乙丙丁分别用着ABCD方案,奇怪吗?不奇怪,很正常。孰优孰劣?我回答不了,只有患者的临床疗效才能回答。

2、

新药虽多,但仍然无法治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历多次复发进展后,疾病终将走向难治;如果不注意规范诊疗,无异于自断后路

什么是规范诊疗?一句话,如果治疗有效,且患者能够耐受,就不要轻易更换方案(一条道走到黑)。

当我们面临疾病复发进展时,绝望的情绪在所难免。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理论上讲,患者对于未曾应用的新药大概率是有效的规范诊疗,合理用药,给后续治疗的用药选择留下余地。

重点解释两个问题。

第一个,什么是治疗有效?对于初诊患者,只要能够达到部分缓解,就视为治疗有效。如果不做自体移植,能够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比例并不高(VRD方案完全缓解率在30%左右)。疾病的治疗,关键是能够持久缓解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缓解深度。

第二个,如果适合自体移植,必须获得深度缓解后再进行吗?不需要。我们分析发现,只要移植前疾病处于非进展状态,并且临床症状获得改善,就可以进行自体移植。换句话说,只要疾病不是处于复发进展状态,移植前的缓解程度和疾病长期预后关系不大(获得严格意义完全缓解相对更佳,其他都差不多,而单纯诱导化疗顺利获得严格意义完全缓解的比例非常低)。新药时代,绝大部分能够获得部分缓解及其以上的临床疗效,而无法获得部分缓解的比例仅10%左右。有研究报道,对于这部分疗效不佳的患者,预后不佳,然而,这部分患者在移植前做或者不做挽救化疗,并不改变其生存预后。

规范诊疗不是医生的事情吗?没错,但这也是患者和家属共同面对的事情。大家都非常清楚,临床上通过诱导化疗获得严格意义完全缓解的比例非常低,但大家都期望发生在自己身上,期望自己的疗效是最好的。由于这个原因,一些患者和家属见不得“M蛋白”,见不得“血清游离轻链异常”,见不得骨髓中还有幼稚浆细胞,于是乎,主动和主管医师沟通:不差钱,换方案吧,争取尽快达到理想的疗效。事实上,这种“意愿驱动治疗”的做法与“规范诊疗”是相悖的。

如果适宜移植,诱导治疗4-6疗程就应该尽快去做;如果不适宜移植,则建议规律治疗,达到疾病平台期,然后进入维持治疗。但必须强调一点,不适宜移植患者,如果诱导治疗的疗效没达到部分缓解,则建议调整治疗方案继续化疗缓慢缓解患者除外)。

最后强调一点:以上观点不适用于高危患者;对于高危患者,临床上必须力争尽快获得深度缓解,否则容易短期内出现复发进展,初诊时即应选择多种新药联合的治疗策略,适宜移植则在适宜时机尽早进行移植,并推荐序贯双次自体移植(部分年轻极高危患者甚至可考虑自体移植序贯异基因移植)。高危患者如可取得残留病持续阴性的深度缓解,有望改善疾病预后。这部分高危患者需与主管医师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映病情,适时调整治疗策略及临床用药。

规范诊疗,才能在疾病复发进展时不再绝望。

家门口的自习室,一起更深入的认识多发性骨髓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