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容来源:杨光忠聊骨髓瘤 
 
 
新药时代,多发性骨髓瘤的整体预后较前明显获得提升,但仍无法彻底治愈。因此,规范化诊疗非常重要——通过合理充分的诱导治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疾病达到平台期,患者依然需要规律维持治疗,不能擅自无故停药。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我就临床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谈谈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1、目前用于维持治疗的药物有哪些? 
 
来那度胺是国内外各指南一致推荐用于维持治疗的优选药物。此外,硼替佐米、伊沙佐米可与来那度胺联合用于高危骨髓瘤患者的维持治疗。沙利度胺也可用于标危骨髓瘤患者的维持治疗,但不作为优先推荐选择。最新文献显示,达雷妥尤单抗、卡非佐米也有望走进维持治疗药物的行列,初步结果非常优秀。 
 
2、维持治疗中是否加用激素? 
 
维持治疗中,不建议常规加用激素。 
 
3、维持治疗应该多长时间? 
 
建议长期维持治疗,直到疾病复发进展、或不能耐受;如果不能耐受,建议更换其他药物治疗。 
 
4、复发难治患者,其中大部分已经出现来那度胺、硼替佐米、伊沙佐米耐药,应该选择哪些药物进行维持治疗? 
 
目前对于这部分患者的维持治疗没有标准化的推荐,可以尝试达雷妥尤单抗或卡非佐米进行维持治疗。 
 
5、维持治疗中需要监测哪些指标? 
 
初始阶段,建议每两周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如果复查结果无显著异常,则后续可每月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骨髓瘤相关指标,推荐每三个月复查一次,高危患者及复发难治患者在维持治疗阶段推荐每两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应该尽快全面复查。 
 
6、维持治疗中需要警惕哪些副作用?如何预防? 
 
来那度胺:需警惕血栓形成,有血栓倾向患者建议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如果骨髓瘤发病后有深静脉血栓病史,则不推荐首选来那度胺进行维持治疗。 
 
硼替佐米:需警惕带状疱疹和周围神经炎。如果患者诱导治疗中没有发生严重周围神经炎,那么维持治疗中发生严重周围神经炎的概率较低。诱导缓解后,原发病获得有效控制,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可能性显著下降,因此,我们临床上在维持治疗阶段不常规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但需密切监测。 
 
伊沙佐米:该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用药初期需警惕胃肠道反应。用药期间,需要注意清淡饮食,适当多饮水。 
 
来那度胺与硼替佐米(或伊沙佐米)联合维持治疗时,需高度警惕周围神经炎,此外还需警惕骨髓抑制、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 
 
7、伊沙佐米每周一次,每次一粒,每疗程三次服药,患者更方便,为什么该药物没有成为骨髓瘤维持治疗的优先选择? 
 
维持治疗药物的选择与推荐,是基于多个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前瞻性Ⅲ期临床试验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公开可查的。 
 
8、如果患者存在来那度胺用药禁忌,那应该选择哪种药物进行维持治疗? 
 
我个人推荐硼替佐米,或伊沙佐米;如仍不能耐受,再考虑其他药物。 
 
9、如果患者已经完成双次自体移植,还需要维持治疗吗? 
 
无一例外,均需要维持治疗。 
 
10、自体移植患者,应该在哪个时间节点开始维持治疗? 
 
建议自体移植后三个月左右开始维持治疗。 
 
 
郑重提示: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其中难免偏颇或者错误,不作为诊疗疾病的依据,仅供大家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