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丁香园血液时间
骨髓瘤之家引用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骨髓瘤相关医学研究、药物讯息传播。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予以删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复杂且难以根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 10%,全球年发病例约 50 万,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 1/10 万。MM 特征在于浆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殖,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发多系统病变 [3],如导致骨质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及免疫功能缺陷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尽管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飞速发展,以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药物及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创新疗法不断涌现,显著改善了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预后,但该疾病本质上仍具有易复发、难治愈的生物学特性。当患者经历初始治疗缓解后再次进展,或对标准化疗方案产生耐药,便进入了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阶段。
2025 年第 30 届欧洲血液协会年会(EHA 2025)将于 6 月 12 日-6 月 15 日在意大利米兰盛大召开。作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盛宴,大会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球 100 多个国家的顶尖血液学专家参会,共同交流和探讨血液学领域的前沿进展与最新研究成果。目前,EHA 官方已公布口头摘要内容及壁报摘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有 30 余项来自中国学者的研究入选口头报告!
「丁香园血液时间」特整理四项 RRMM 新疗法领域取得的重磅研究,涵盖了新型靶向药物(如 GPRC5D 靶向的 Linvoseltamab、三特异性抗体 JNJ-5322)和细胞疗法(如 cilta-cel)在 RRMM 中的早期评估与长期随访等方面,进一步评估了创新疗法为 RRMM 患者带来的治疗突破。
Abstract S100:首例三抗 JNJ-5322 初步结果媲美 CAR-T,或重塑 RRMM 治疗格局
Title:FIRST-IN-HUMAN STUDY OF JNJ-79635322 (JNJ-5322), A NOVEL, NEXT-GENERATION TRISPECIFIC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INITIAL PHASE 1 RESULTS
标题:JNJ-79635322(JNJ-5322):一种新型、下一代三特异性抗体,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首次人体研究 —— 初步 I 期临床试验结果
讲者:英国伦敦大学医院/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 Rakesh Popat 教授
研究背景
双特异性抗体(BsAbs)已经开始改变 RRMM 的治疗结局。最新研究数据表明,通过 T 细胞重定向同时靶向两种 MM 抗原,可能克服肿瘤异质性和获得性耐药,从而进一步改善临床结局。JNJ-5322 作为一种下一代三特异性抗体,可通过 T 细胞重定向双重靶向 BCMA 和 GPRC5D,旨在增强肿瘤内效应并减少脱靶影响。本次大会报告了正在进行的 JNJ-5322(NCT05652335)I 期临床的初步研究结果。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剂量递增/扩展队列入组了既往接受过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药物和抗 CD38 单克隆抗体治疗且有可测量病灶的 RRMM 患者。研究人员探索了递增的固定剂量(0.4-300 mg),给药频率为每两周一次(Q2W)或每月一次(Q4W),包括 100 mg Q4W,即假定的 II 期推荐剂量(RP2D)。患者在接受 100 mg Q4W 剂量之前,先接受了一剂 5 mg 的爬坡剂量(SUD),一方面使得能够更快地达到全剂量,同时也降低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风险。此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AEs)根据 CTCAE v5.0 进行分级;CRS 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则根据 ASTCT 指南进行分级。总缓解率(ORR)根据 IMWG 标准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
截至 2025 年 1 月 15 日,共有 126 例患者接受了 JNJ-5322 治疗(其中 36 例接受 100 mg Q4W);中位随访时间(mFU)为 8.2 个月。患者的中位年龄 64 岁;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 4 线;100% 的患者既往接受过三线类别治疗(56% 为难治性);31% 的患者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23% 的患者既往接受过抗 BCMA/-GPRC5D 治疗(77% 为初治)。本研究中,假定的 RP2D 确定为 100 mg Q4W。
研究结果显示,99% 的患者至少出现 1 种 AE,最常见的包括 CRS(59%;均为 1 级 [45%]/2 级 [14%];无 ≥ 3 级)、指甲 AEs(56%;均为 1/2 级)、味觉 AEs(56%;均为 1/2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8%;其中 3/4 级占 41%)和非皮疹性皮肤 AEs(47%;其中 3/4 级占 1%)。总体来看,16% 的患者出现体重下降(无 ≥3 级),16% 的患者出现皮疹(无 ≥ 3 级),2% 的患者出现 ICANS(均为 1 级),75% 的患者发生感染(其中 3/4 级占 28%)。5 例患者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4 例患者死于 AEs。在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在 RP2D 组(n = 36),ORR 达 86%(75% 达到 ≥ 极好部分缓解 [VGPR]),患者的总体(n = 124)ORR 为 73%(66% 达到 ≥VGPR)。在既往未接受过抗 BCMA/-GPRC5D 治疗的患者中(n = 27),在 RP2D 组 ORR 达 100%(89% 达到 ≥VGPR),且所有患者均维持缓解状态(mFU 为 8.5 个月)。中位首次缓解时间为 1.2 个月。
研究结论
在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数据集中,针对一种下一代双重抗原 T 细胞重定向三特异性抗体,JNJ-5322 的首批临床数据显示:在假定的 RP2D 剂量下,对于既往未接受过抗 BCMA/-GPRC5D 治疗的患者,ORR 可达 100%,且给药方便(Q4W)。此外,患者的耐受性也有所改善,包括与抗 GPRC5D BsAbs 相比,GPRC5D 相关 AEs 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低,且可管理的 3/4 级感染发生率也更低。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一剂 SUD 后,CRS 主要为 1 级(无 ≥ 3 级 CRS)。总的来说,JNJ-5322 的首批数据表明这可能是一种治疗模式的转变,且提供了与 CAR-T 疗法相似的 ORR,有望为 RRMM 患者带来获益和希望。
Abstract S200:突破既往 CD3 治疗瓶颈:抗体难治亚组依然有效
Title:TALQUETAMAB + CETRELIMAB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INITIAL SAFETY AND EFFICACY RESULTS FROM THE PHASE 1B TRIMM-3 STUDY
标题:塔奎妥单抗联合 CETRELIMAB 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来自 TRIMM-3 I 期临床研究的初步数据
讲者:法国图卢兹大学医院中心 Aurore Perrot 教授
研究背景
塔奎妥单抗(Tal)是首个获批用于治疗 RRMM 的 GPRC5D 靶向 BsAbs。CETRELIMAB(Cet)作为一种单克隆抗体,可通过抑制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来增强 T 细胞功能及抗肿瘤免疫。通过将 Cet 与 T 细胞重定向疗法联用,可能产生协同的抗骨髓瘤效应(包括在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患者 [pts] 中)。本次大会报道了来自 TRIMM-3 研究的 Tal + Cet 方案的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研究方法
TRIMM-3(NCT05338775)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 I 期临床研究,评估 BsAbs 与 Cet 联用,用于可能不适合现有疗法或预期无法从中获益的 RRMM 患者。本研究分析包括了剂量递增队列,患者接受了每两周一次(Q2W)皮下注射 Tal 0.4 或 0.8 mg/kg(含爬坡剂量),联合静脉注射 Cet 80、160 或 240 mg Q2W(从第 2 个治疗周期开始;n = 25)。此外,研究人员还设置了一个剂量扩展队列,该队列患者接受了 Tal 0.8 mg/kg Q2W 联合 Cet 240 mg Q2W,且既往接受过 CD3 重定向抗体疗法(n = 19;其中 18 例为 BCMA 靶向)。CRS 和 ICANS 根据 ASTCT 标准进行分级;所有其他不良事件(AEs)根据 CTCAE v5.0 标准进行分级。治疗效果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标准进行评估。另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了外周血和骨髓样本中的免疫细胞;血液样本则用于分析 Tal 血清浓度。
研究结果
截至 2024 年 12 月 2 日,共有 44 例患者接受了 Tal + Cet 治疗,mFU 为 10.0 个月(范围:1.5-28.8 个月)。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64 岁,55% 的患者为男性,44% 的患者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既往治疗线数(LOT)的中位数为 5,82% 的患者为三药耐药,70% 的患者既往接受过 BCMA 靶向治疗。GPRC5D 相关 AEs 较为常见,包括味觉改变(82%;39% 为 1 级,43% 为 2 级)、指甲 AEs(75%;均为 1/2 级)、皮肤 AEs(73%;均为 1/2 级)和皮疹 AEs(39%;主要为 1/2 级)。PD-1 相关 AEs 发生在 7 例患者(16%;皮肤相关 7%,血液学相关 5%,胃肠道相关 5%)。82% 的患者发生了 3/4 级 AEs;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1%)和贫血(39%)。61% 的患者发生了 CRS(均为 1/2 级)。1 例患者(2%)发生了 ICANS(为 1 级)。80% 的患者发生了感染(27% 为 3/4 级)。57% 的患者发生了低丙种球蛋白血症。5 例(11%)患者则因 AEs 导致治疗中止(1 例与 Tal-/Cet 相关,4 例与 Cet 相关 [患者继续接受 Tal 治疗])。1 例患者死于肺炎。
研究结果显示, ORR 达 70%(66% 达到 ≥VGPR)。6 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率分别为 93% 和 72%。在既往接受过 CD3 重定向抗体治疗的患者中(剂量扩展队列;mFU 为 7.8 个月;其中 95% 的患者该疗法为上一线治疗;距离既往治疗的中位时间为 39 天),ORR 为 68%(63% 达到 ≥VGPR);6 个月 PFS 和 OS 率分别为 92% 和 65%。在所有患者中,未观察到 B 细胞计数减少;表达 GPRC5D 或 PD-L1 的浆细胞比例保持不变。在既往接受过 CD3 重定向抗体治疗的患者中,结果表明第 3 个治疗周期 T 细胞恢复水平相较于第 2 个治疗周期更高,且 CD8 T 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也更高,这表明患者使用 Cet 后 T 细胞反应得到增强。除此之外,剂量扩展队列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 Tal 单药治疗相似。
研究结论
总的来说,Tal + Cet 治疗方案在既往接受过 CD3 重定向抗体治疗的 RRMM 患者中显示出深度且持久的缓解,且与 Tal 单药治疗的结果(缓解持续时间缩短)形成对比,但与 Tal + 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的结果相似。该临床试验结果有力支持了在 RRMM 中使用 PD-1 抑制剂,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 Tal 因其独特的机制可作为灵活的联合治疗药物选择,并有助于克服内在耐药机制问题。
Abstract S192:西达基奥仑赛单次输注实现 33% 患者 ≥ 5 年无进展生存,中位 OS 突破 60 个月
Title:LONG-TERM (≥5 YEAR) REMISSION AND SURVIVAL AFTER TREATMENT WITH 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 IN CARTITUDE-1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标题:CARTITUDE-1 研究中,接受西达基奥仑赛(cilta-cel)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 5 年的缓解和生存情况
讲者: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 Sundar Jagannath 教授
研究背景
CARTITUDE-1 研究评估了 cilta-cel(cilta-cel)在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重度 RRMMR 患者中的疗效。这类患者既往的中位 PFS 预计小于 6 个月,中位 OS 约为 1 年。在 33.4 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点,中位 PFS 为 34.9 个月,中位 OS 未达到(36 个月总生存率为 62.9%)。本次大会报道了在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 60.3 个月时,患者的 OS、≥5 年的无进展生存结局以及安全性。
研究方法
CARTITUDE-1 研究中的患者接受了单次 cilta-cel 输注。研究人员利用药物产品、基线和输注后样本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患者参与了为期 15 年的随访研究 CARTinue(NCT05201781),以评估疾病进展、生存和安全性,随访评估按照当地标准护理进行(至少每年报告一次)。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 97 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32 例(33.0%)患者在 cilta-cel 治疗后 ≥5 年内仍然存活且无疾病进展,且未接受进一步的骨髓瘤治疗。在这 32 例患者中,在入组 CARTITUDE-1 临床试验之前,从最后一线治疗开始到疾病进展的中位时间为 4.0 个月(范围:0.7-48.6 个月)。在这 32 例患者中,中位年龄为 60 岁(范围:43-78 岁),既往治疗线数的中位数为 6.5 线(范围:3-14 线),23.3% 的患者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12.5% 的患者患有髓外疾病,90.6% 的患者为三药类难治性,46.9% 的患者为五药类难治性。此外,≥ 5 年无进展生存患者的基线特征(包括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和髓外疾病的患者)与在 5 年内疾病进展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与在 5 年内疾病进展的患者相比,与 ≥ 5 年无进展生存状态显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药物产品中初始 T 细胞比例较高、中性粒细胞与 T 细胞比值较低、基线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较高,以及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比值(基线时 sBCMA 的 Cmax)较高。除此之外,在 Cmax 时,这些患者还表现出 CAR+ CD4 T 细胞中心记忆细胞显著升高,以及 CAR+ T 细胞中活化标志物 CD38、CD25 和 PD-1 阳性细胞显著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还在一项单中心的患者子集中收集了相关数据,并该中心患者进行了局部的系列微小残留病灶(MRD)评估。研究结果显示,该中心所有 12 例 ≥ 5 年无进展生存的患者,MRD 检测均为阴性(检测限 10-6),且在 5 年内每年进行的 PET/CT 影像学检查也均为阴性。
总体而言,在 CARTITUDE-1 研究(n = 97)中位随访 60.3 个月时,中位 OS 为 60.6 个月(95% CI:41.9-NE)。随着持续随访,有 3 例患者报告了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其中 1 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时间为输注后 2.8 年)。该临床研究未报告新的运动和神经认知障碍相关病例。
研究结论
CARTITUDE-1 研究中入组患者的中位 OS 为 5 年,且在接受单次 cilta-cel 输注后,33% 的患者 ≥5 年无疾病进展。总的来说,该临床研究表明 cilta-cel 在 RRMMR 患者中具有潜在治愈的可能性。
Abstract S202:BCMA×CD3 双抗联合方案用于 RRMM 展现卓越客观缓解率
Title:LINVOSELTAMAB + CARFILZOMIB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INITIAL RESULTS FROM THE LINKER-MM2 TRIAL
标题:林伏赛妥单抗联合卡非佐米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初步结果:LINKER-MM2 临床试验的初步研究结果
讲者:法国里尔大学医院血液科 Salomon Manier 教授
研究背景
林伏赛妥单抗(LINVO)是一种 T 细胞重定向的 B 细胞成熟抗原(BCMA)×CD3 双特异性抗体,已在接受过三药类治疗(TCE:抗 CD38 抗体 + 免疫调节药物 [IMiD]+ 蛋白酶体抑制剂 [PI])的 RRMM 患者中显示出高疗效和总体可管理的安全性。与强效的第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CFZ)联合治疗,可能通过快速细胞减灭和免疫刺激机制(如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和抗原扩散)增强临床活性。基于此,研究人员开展了 LINKER-MM2 临床试验(NCT05137054),旨在评估 LINVO + CFZ 联合治疗组在剂量递增阶段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
研究方法
LINKER-MM2 试验是一项 Ib 期、开放标签、多队列研究的临床研究。符合条件的患者年龄 ≥ 18 岁,患有 RRMM,且在经过 ≥ 3 线治疗后疾病进展;或者为 TCE 或双药类耐药(IMiD + PI),且经过 ≥ 2 线治疗后疾病进展。同时,患者既往耐受且距上次暴露 ≥ 6 个月的 CFZ 治疗也是允许的,且在剂量递增阶段允许入组 CFZ 耐药的患者。治疗从单独使用 LINVO(周期 [C]0)开始,包括两个递增剂量(5 mg 和 25 mg)和两个全剂量(剂量水平 [DL]1 = 100 mg 或 DL1b = 150 mg),然后在 C1 开始给予 CFZ(CFZ 在 28 天周期的第 [D]1、2、8、9、15、16 天给药;C1D1 和 C1D2 剂量均为 20 mg/m2,从 C1D8 开始增至 56 mg/m2)。LINVO 在 C1-4 每周一次(QW)给药,之后每两周一次。CFZ 的给药可在 C2 后切换为 QW。地塞米松预防用药仅限于 C0-1。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剂量限制性毒性(DLTs)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s)。该研究的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和 PFS。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研究结果
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共有 18 名患者在 DL1(n = 12)或 DL1b(n = 6)接受了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 16.9 个月(DL1)和 7.7 个月(DL1b),分别有 67% 和 83% 的患者仍在接受治疗。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68 岁(范围:53-79 岁),50% 的患者为男性,6% 为国际分期系统 III 期,50% 的患者患有髓外或骨旁疾病,17% 的患者患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 3 线(范围:2-6 线),其中 83% 的患者接受过 TCE,33% 为三药类耐药疾病。
研究结果显示,在可评估的患者中,DL1 的 ORR 达 91%(10/11;91% 达到 ≥VGPR),DL1b 的 ORR 为 100%(6/6;80% 达到 ≥VGPR)。两个剂量水平的中位 DoR 均未达到。对于 DL1,6 个月 PFS 率为 91%(95% CI:51%-99%),12 个月 PFS 率为 73%(95% CI:37%-90%)。在 DL1b 中尚未发生 PFS 事件。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添加 CFZ 并不影响 LINVO 的浓度。
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最常见的 TEAEs 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8%;其中 3-4 级占 61%)、血小板减少症(61%;其中 3-4 级占 39%)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61%;无 ≥ 3 级)。其中,1 名患者出现 ICANS(1 级)。89% 的患者报告了感染(≥ 3 级占 44%)。另外,在 DL1 中发现 1 例患者出现 DLTs(在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情况下发生 4 级血小板减少症),且该患者在恢复之后继续接受治疗。
研究结论
总的来说,LINVO + CFZ 联合治疗具有较高深度且持久缓解的疗效,其安全性特征与单药治疗相一致,支持了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目前,接受 LINVO 200 mg 联合 CFZ 治疗方案的患者正在进行入组。
结语
综上所述,上述研究针对 RRMM 的创新疗法研究,不仅验证了靶向 BCMA、GPRC5D 等新抗原的抗体疗法,以及细胞疗法和免疫联合策略的巨大潜力,更强调了克服疾病异质性、耐药机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总体而言,上述研究区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无疑为长期受困于疾病复发和耐药的 RRMM 患者提供了可选择的临床治疗方案,这也预示着更多关于 RRMM 患者个性化、高效且可及的治疗选择正加速到来!
编辑 | Bree(jiamei sun)
排版 | 姣姣 题图 | 丁香园创意团队 整理|明晓
参考文献 [1] Rajkumar SV. Multiple myeloma: 2024 update on diagnosis, risk-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Am J Hematol. 2024 Sep;99(9):1802-1824. doi: 10.1002/ajh.27422. [2] 宫敬智, 杨雷, 白培清, 等. 西达本胺联合雷利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2):36-39. [3] Cowan AJ, Green DJ, Kwok M, Lee S, Coffey DG, Holmberg LA, Tuazon S, Gopal AK, Libby E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A Review. JAMA. 2022 Feb 1;327(5):464-477. doi: 10.1001/jama.2022.0003. [4] Abstract release date: 05/22/25. EHA Library. Popat R. 06/14/2025; 4159177; S100 [5] Abstract release date: 05/14/25. EHA Library. Perrot A. 06/14/2025; 4159277; S200 [6] Abstract release date: 05/22/25. EHA Library. Jagannath S. 06/12/2025; 4159269; S192 [7] Abstract release date: 05/22/25. EHA Library. Manier S. 06/14/2025; 4159279; S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