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63|回复: 2

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心理历程小分享

[复制链接]

4

主题

6

帖子

53

积分

毛毛虫

Rank: 2

积分
53
发表于 2024-10-10 21: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昨晚突然被提醒今天是世界精神日,作为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回顾过往的人生,我始终觉得:过去这一年跟骨髓瘤遭遇的岁月,大概是我离开心理学最近的时刻,我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受过病人和家属的心理状态,也从未如此认真地关注这两个特殊群体的需要,急急忙忙在工作中摸鱼抽空完成自己的经历分享和几点自己的体会,仅供参考,也略微提几个小建议,希望能带来一点帮助。

一是心路历程:坦率地说,妈妈得病的这一年,我深刻经历了心理创伤症候的全过程,突然发现除了做脑分析和数据分析之外,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确实也是个科学哈。心理学认为,一般情况下,家人或者自己遭逢疾病等巨大的创伤变化之后,会遭遇到以下五个阶段:

1. 震惊与否认:得知亲人患上癌症的最初阶段,家属往往会感到震惊,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他们可能会试图否认这个事实,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2. 恐惧与不安:随着病情逐渐明朗,家属会开始意识到癌症的严重性和治疗的艰难。他们会担心患者的健康状况,恐惧病情恶化,同时也会对未来的生活产生深深的不安。

3. 悲伤与忧郁: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家属可能会经历悲伤和忧郁的情绪。他们可能会因为患者的痛苦而感到难过,也可能因为失去亲人而感到无助和绝望。

4. 愤怒与指责:有时,家属会将内心的痛苦和愤怒转化为对他人的指责。他们可能会指责医生的治疗不力,或者抱怨命运的不公。然而,这种情绪并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5. 接受与适应:在经历了上述心理变化后,部分家属会逐渐接受现实,并努力适应新的生活状态。他们会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慰藉。

当然你可能会很快跳过某个阶段,也有可能一直停留在一个阶段未能往前迈进,都是正常的心理状态,当然我也建议大家尽可能推动自己走入接受与适应的阶段,这一阶段往往意味着生活重新达到某个平衡,家人可能会过得更为舒适。

我永远记得去年的 6 月,我刚生完二胎,母亲一直说自己腰背疼,但是中老年人略微有点腰酸背痛很正常,我们都不以为意。时间慢慢过去,到了 7月,我出了月子,妈妈说疼到有点影响生活,我说那就去看看吧,然后我们开始去看中医、做针灸,也拍过 CT,都说骨头没啥问题,而且疼痛的地方还会有变化;我们开始怀疑是神经系统或者别的地方有问题的辐射痛,最后做了核磁,显示骨骼水肿。9 月初我找了骨科医生的朋友请他帮忙收入院住院检查(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个很轻微,影像科并没有明确是骨折,一般不愿意收入院),入院检查的生化指标乱飞,当时的主管医生是我的朋友,找我去了办公室,支支吾吾地询问我有没有兄弟姐妹一类的问题,最后摊牌说检验科怀疑多发性骨髓瘤,他已经做了免疫八项等其他抽血的检查,如果确诊就要换科室。

我当时的内心大概是:骨髓瘤,那是个瘤吧,总好过癌症吧,而且也有可能不是,家里也没啥血液病史、肿瘤史,应该不至于吧。很快,血液科医生会诊之后,明确告诉我,99% 以上的概率是骨髓瘤,并且这是个无法治愈的血液恶性肿瘤。

我大概经历了 2 天的痛苦煎熬:会不会还是误诊了?要不要转去更好的医院?在网上疯狂查找资料后,我将母亲转到了浙一去确诊并接受治疗。

确诊阶段是我经历过的心理上最痛苦的阶段之一,因为大变之下所有的生活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了。作为独生女,我实在难以接受我关系最亲密的母亲身患无法治愈、并且会有生命危险的疾病这一残酷的现实。我曾经试图否认过,但是刚好有亲人和朋友的同学都是血液科的,看了最常规的报告之后都明确告诉我,虽然没有骨穿的确诊报告,但是肯定是骨髓瘤。所以我的心理一阶段就迅速来到了二、三阶段,面对了更大的挑战。

一是我突然发现我是那个做决定的人,所有的医疗决定都需要我完成:我害怕失去母亲,但更害怕是我的决定让我失去母亲,并且,我无法控制结果,这让我备受煎熬。

二是我得告诉我母亲本人生病这件事,她从来就不是逃避型人格,喜欢把事件控制在自己手里,何况去了血液科,别的病友啥的一聊天,隐瞒肯定是不行的。当时我非常敏感地发现,我焦虑了。我丧失了部分生活中的乐趣,开始对其余所有事件情绪淡漠,但对于母亲的病情过度紧张;出现了应激性的失眠,记忆力下降;变得脾气很急很易激惹,且常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哭泣;出现部分胃肠道反应,容易拉肚子……总之,该出现的焦虑抑郁症状我都出现了。

于是我开启了自己的自救之路:

一是寻找同道,在此感谢一下骨髓瘤之家等患者组织,我当时密集加群,主要是为了收集信息,了解别人的治疗情况和经验教训,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自救,当一个人变成一群人的时候,你会觉得好过很多。长长久久是我觉得最舒服的一个群,大概是我天生不喜欢别人教育和控制,而喜欢有价值的分享吧,在这个群里比较容易遇到我的需要。

二是倾诉,我找了亲戚朋友等一堆我信任的人聊我的纠结和难过,事实上,我不是一个那么喜欢把自己的苦难摊给别人的人,本质上我还是挺骄傲的个性,当时的倾诉纯粹是针对自己焦虑抑郁的自救:聊一个天大概要花 2 小时,这 2 个小时虽然最终大家并不一定能给你什么解决方案(当然我也感谢确实有一些朋友给了我很多实际意义上的帮助),但是也会让你觉得没有那么孤单,可以感受到一些理解和支持;此外,倾诉可以激活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从而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这种生理上的变化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三是运动,我把在医院和居住区块的移动变成了走路,在浙一周边的时候去寺庙、去找朋友吃饭、尽可能找到各种事情来处理,甚至就是查找相关疾病资料,让自己忙起来。不沉浸在情绪里,把关注点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解决情绪上,事实上就是解决情绪问题的关键。

度过了确诊阶段的茫然无措和焦虑抑郁后,事实上和我聊过天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情绪变成了纠结,因为妈妈决定要参加初诊 CAR-T 的试验组,事实上她的基因结果不错,只有单独的 1q21 获得 20%,此外都是阴性,我陷入了漫长的自我纠结:既希望她做,万一真有人在这个组里治愈了或者安稳度过了 56789  年,我会后悔死我阻止她参加的决定;又不希望她做,毕竟基因还可以、还在可以自体移植的年龄段,尝试自体也未尝没有很好的收益,毕竟走大多数人都走的路你就不会觉得自己有那么错,何况我比较信任的杨光忠等医生都觉得可以不用这么早介入 CAR-T 。后来我发现,做抉择的时候是情绪最不稳定的时刻。最终,我还是尊重了她的决定。做完 CAR-T 后,虽然现在每次复查前,我还是很紧张,但是总算,我妈妈的状态其实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与此同时,我和她的情绪也趋于稳定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回顾近一年的情绪变化,我觉得还是有几点很值得复盘和分享的经验。

一是关注自己。大概是职业病,所有的变化发生的时候,我都特别会关注一下自己的情绪变化。就像有朋友生孩子,我总是呼吁着重关注产妇而非婴儿一样,生活的平衡被打破的时候,我们往往关注变化的台风眼,而忽略了台风尾扫到的部分,但往往,台风尾才是损失惨重。

患者的情绪变化跟患者家属的过程差不多,但是由于骨髓瘤是个老年病,往往发病之后的医疗关注和决定者都是子女,患者的情绪解决方案我一直建议就是寻找依赖、给与支持,一旦她把依赖建立在子女身上之后,她的情绪控制会转向面对各种病痛和副作用的层面上,有刺激源的心理问题事实上很好解决,就是把刺激源缓和化,增强治疗的舒适度或者给与一个时间限制,比如说你下一个疗程就好啦,一旦有了时间限制就等于有了希望,相对情绪问题就会好很多。

而患者家属的情绪问题其实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建设,对患者的心疼、对生活变动的不安、甚至是对医生决定的不信任,都有可能压垮一个人,相信医生、相信自己、关注自己、面对内心的深层次需要,把自己当做一个“正常人”真的是需要每个家属深刻践行的。

二是寻求支持,倾诉对心理健康的意义其实是有科学根据的,它可以激活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从而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同时能有效提升免疫系统的应激水平,让免疫系统更稳定。主动去寻求各类情绪支持,学会倾诉,学会分享,学会抱怨,甚至是回击和谩骂,都好过过度寻找自身的不足,陷入情绪困境。我们只是遇到了生活上的困难,就不要让自己的情绪面对更多的困难了吧。

三是转移注意力。无论是运动、冥想放松、玩游戏还是工作,让自己短暂地离开刺激源,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只是去解决生活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去审视自己的情绪问题是自我帮助的关键。情绪问题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时候会感到沮丧、焦虑或不安。通过转移注意力,你可以暂时缓解这些情绪,并为自己创造一些积极的体验。同时,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情绪问题持续存在且影响日常生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我们要始终相信呀,相信只有自己是快乐而健康的,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的家人,可能最后我们会再一次面对一些困境,但是问题总会解决的。最后的最后,祝愿各位家人们长长久久、开开心心、好运常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4

主题

827

帖子

536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60
发表于 2024-10-11 00:44: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这一报告立刻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1992年,由“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发起并由世界卫生组织最终确定,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Danna约搞「明明」一起聚焦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群体的精神健康,尝试了解MM患者以及家属的内心的痛苦与纠结,陪伴他们走出那片被抑郁笼罩的天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231

帖子

16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34
发表于 2024-10-11 07:4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
明明教授写得真好!我自己好像又走了一遍刚生病时的情景,不愧是专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