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伯的抗多发性骨髓瘤之路 李老伯,一位1945年出生的陶艺家,原本享受着创作与教学的平静生活。然而,2014年,他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挑战——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这一消息无疑给他的健康和他热爱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李老伯经历了辗转就医的曲折历程,但始终未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道光先生在2014年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后,经历了多种治疗方案,并面临着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以下是对他治疗经历的详细分析: 一、治疗方案及副作用诱导治疗: - 方案:9个VD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 副作用:神经炎,表现为手抖,这影响了他的陶艺创作
硼替佐米作为蛋白酶体抑制剂,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然而,它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胃肠刺激、血液系统异常、疲劳、乏力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神经炎)。地塞米松作为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血压、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以及骨质疏松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对李先生的生活质量和艺术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沙立度胺是一种免疫调节药物,常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疾病。然而,它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头晕、嗜睡、便秘等。尽管沙立度胺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李先生的病情稳定,但他仍然寻求不用药治疗的方法。 然而,命运总是眷顾那些勇于探索的人。在爱人的不懈努力下,李老伯得知同济医院血液科正在开展一种名为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创新治疗技术。作为“家门口的医院”,同济医院不仅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更有一支由李教授等专家组成的优秀医疗团队。在一次由李教授主讲的科普会议上,李老伯被深深打动,他看到了治愈的希望,并坚定地选择了同济血液团队,决定接受CART治疗。 CR完全缓解6年,CART治疗的效果 CART治疗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的T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其能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的新型免疫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在多个癌症领域,特别是血液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对于李老伯来说,CART治疗不仅是一次生命的赌博,更是一次重生的机会。 经过治疗,李老伯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逐渐走向康复。如今,他已经无需服用任何与骨髓瘤治疗相关的药物,完全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次勇敢的尝试不仅让他重获健康,更让他重新找回了对陶艺艺术的热爱和教学的热情。 精神风貌与生活态度面对病魔,李老伯展现出了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他没有被疾病击垮,反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如今,79岁高龄的他依然精神矍铄,桃李满天下。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患者和医护人员,成为了他们心中的楷模和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