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135|回复: 0

什么是院外购药

[复制链接]

276

主题

831

帖子

538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82
发表于 2022-12-22 19: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医院看病,结果医生开了处方后让你去院外的药店买?
    你会不会也发出同款疑问:为什么要去院外买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词:院外药!


什么是院外药?
      院外药也叫外购药,通俗的说,就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必需的、但在医院买不到、需要凭借医生开具的处方,到医院外的药店自行购买的药品。
    简单点说就是,所有不在医院内部药房获得的药品,可通过医保卡或自费在外部药房买到的药品都属于是院外药。
     

为什么会有(外购药)?
       第一种情况:医院内“确实”没有,这里面就包括两类:新特药:所有治疗恶性肿瘤的最新上市的特效药,也就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新药,并且是最近才刚刚上市的。
      药品刚刚上市,在医院里面没有特定的用户群体,所以医院的药房里面是没有这个药品的。
    医院药房只允许有1500到2000种左右药品引进,多为医保范围内的基本药品。许多药品受限或不能纳入目录,医院的药房无法满足所有病人的需求,院外药店就成了“替补队员”。
      目前实行的双通道药品,就解决这个问题。患者拿医保卡去门诊开药,审核下,去双通道药房结账,并且按医保类型报销。
     总而言之,纳入“双通道”的药品也是纳入医保范围内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参保人员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或者“双通道”医保药店都可以直接医保结算并享受相同的本市医保报销待遇。
    比如骨髓瘤患者的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


     第二种情况:高价药,就是费用特别昂贵的药品,比如进口的瑞复美来那度胺。
    为什么医院没有高价药?医院里不是没有,而是不能轻易开。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药占比。
    医保部门和医院要考核科室药物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比例,简称“药占比”。简单说,药占比就是医生开出处方,药物费用占病人总治疗费用的百分比。比如说一个病人去看病,拍片子花了50元,开药花了50元,这个药占比就是百分之五十。
     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药占比都是有相关规定的。设计药占比的初衷是为了监督医生合理用药,减轻病人的医疗费用负担。药占比过高,医院就要接受调查了。
       为了降低药占比管理部门提出了严控“药占比”政策,以解决日益严重的“以药补医”痼疾和不合理用药问题。
    非药物收入太少(主要是内科科室),药占比很容易超标,所以医生有时不得不让病人去外面购买自费药物。

       刚刚说医院里确实没有的药,开不出来可以理解。
      那为什么医院明明有这个药的情况下,也买不了呢?这里就涉及另一个概念了:用药「适应症」。
     所有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的药品,都有严格的适应症。不符合国家医保药品适应症,医院是不能提供的。
    举个例子,像人血白蛋白,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仅适用抢救、重症或因肝硬化、癌症引起胸腹水的患者,且白蛋白低于30g/L。
    而临床上这个药在治疗低蛋白血症和预防术后低蛋白症的发生,疗效也很好。
    这种情况下,虽然不符合这个药品的适应症,但也实际需要,就会出现,医生开处方,然后到院外购买的情况。

      出现外购药的原因往往很复杂。医院为了能良性的发展,造福更多的普通大众,势必要合理的管控药品的库存。(药品也是有保障期的)比较少见的药物或者长期入院治疗使用较少的药品势必会降低库存量。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医保报销制度,医院是需要先为患者垫资,然后年末总体医保部门核销。为了医院能不被过重的医保垫资拖垮,良性发展。医院对于疾病的用药以及治疗就会管控“药占比”。
     直白点说外购药是能有效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保证医院不会因过多的医保垫资倒闭的重要手段。几乎不可能绝迹。
   
     

那外购药有没有什么解决之道吗?
    目前的双通道药品是个解决之道。但是落地很难。
愿所有人都健健康康,不用看这篇外购药科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