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年龄60,2023年5月确诊不分泌型骨髓瘤,
基因类型:13q14,t(11;14)阳性。
现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VR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三个疗程,因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第四教程停用来那度胺,改为环磷酰胺。
现处于第五疗程,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针)+普乐沙福(普乐沙福太贵了,买的印度仿制版)进行动员。
因为母亲是不分泌型,前期诱导化疗效果主要依靠骨髓穿刺后的骨髓涂片及流式细胞检测。
第一个疗程,第三个疗程,第五个疗程分别进行过一次骨髓穿刺,浆细胞比例分别为22%,1%,0.5%,异常浆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分别为1.69%,0.17%,0.02%。
按照传统疗效评价标准,达到完全缓解(CR),但是没有达到MRD阴性。
因为自己通过查阅治疗指南及其他资料,移植前的缓解深度与移植后的效果有较大关联,最好能够达到MRD阴性。
想跟大家了解下在移植前一般经过了几个疗程,达到了什么样的缓解深度?
如果已经达到CR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化疗,争取达到MRD阴性再进行移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