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 治疗需要_____钱,惠民保能报多少?"
“保险公司说我这是既往症,不给报销..."
"明明买了百万医疗险,为什么还要自付5万?"
在家人们平日里的交流中,常能看到诸如以上的对话,这些困惑背后往往关乎着很重要的财务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常见的“保险黑话"。
1. 免赔额:你要先跨过的"门槛费"
定义:保险公司设定的理赔起付标准,低于该金额的费用需自行承担。只有当损失超过免赔额时,保险公司才会对超出部分进行赔付。
举个例子:
李姐的百万医疗险有1万元/年的免赔额。今年治疗费用共计25万元,医保报销15万后,自费10万。保险公司计算:10万自费-1万免赔额 = 实际可发起理赔的费用为9万元。
避坑指南:
▶ 治疗前确认不同项目的免赔额计算方式(如门诊/住院是否合并计算)
▶ 关注特殊药品是否单独设置免赔额
2. 起付线:医保的"入场券"
定义:一般指医保报销的起付标准,超过该金额的部分才能按比例报销,相当于医保的“免赔额”。由于医疗保险主要由地方政策调控,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各地的起付线标准各不一样。
起付线通常与医院等级挂钩,医院等级越高,起付线越高。
起付线主要应用于基本医疗保险,而免赔额更多用于商业保险。
举个例子:
某地医保的起付线为1000元,被保险人住院花费了800元,那么这800元无法报销;但如果花费了3200元,则2200元是可以按比例报销的。
避坑指南:
▶ 办理门诊特殊病种认定(部分地区没有起付线)
▶ 异地治疗前完成异地就医备案(起付线会提高,报销比例会下降)
3. 既往症:保险公司的"免责金牌"
定义:指被保险人在投保前已经存在的疾病或健康异常,这些疾病在投保前已经被诊断或治疗过(保险条款中通常会特别注明释义)。大多数医疗和重疾险会将既往症列为免责条款,即因既往症产生的费用不予赔付。
举个例子:
如果投保人在购买某保险产品前已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那么骨髓瘤就属于既往症,因骨髓瘤产生的费用不予赔付或者赔付比例较低。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我们整理各地惠民保情况时只做了部分省市就没再更新(“惠民保”特药清单中的骨髓瘤相关药物(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惠民保”特药清单中的骨髓瘤相关药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安徽、陕西)),因为有些地区的惠民保不赔付既往症,而注明的既往症里往往包含了骨髓瘤。
但如果在投保时如实告知既往症,并且保险公司同意承保(如标准体承保或加费承保),那么既往症也可以做除外责任(因这个疾病产生的费用不赔付)或可能获得一定比例的赔付。
避坑指南:
▶ 确诊前投保:当然谁也不是预言家,谁会希望自己或家人生病啊,总之就是越早配置保险越好了
▶ 善用"健告空窗期":部分体检异常未确诊时仍可投保
▶ 关注地方普惠险:其实就是各地惠民保产品了,有的地区对既往症患者也是可以承保的,就是赔付比例低些
4. 等待期:“等一段时间”才能享受保障
定义:等待期也称为观察期或免责期,是指保险合同生效后的一段特定时间内,即使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也不会承担赔偿责任,需要“等一段时间”(比如 90 天后)才能享受保障。
举个例子:
某重疾险的等待期为180天,如果在投保后第2个月确诊了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会退还已交保费,但不会赔付保险金。
不同险种的等待期时长不同,医疗险通常为30天,重疾险/寿险通常为90天或180天。意外险通常没有等待期,因为意外是不可预见的。
避坑指南:
▶ 选择等待期短的产品:尽量选择等待期较短的产品,能更快获得保障。但话说回来,还是建议在身体一切正常时尽早购买保险,避免因等待期而错过保障。
▶ 等待期内避免体检:建议在购买保险后,尽量避免在等待期内进行体检或就医。如果发现异常,可能会影响后续的理赔或续保。
▶ 关注保险条款中的细节:购买保险时,务必仔细阅读保险条款,特别是关于等待期的具体规定。了解等待期的具体时间、哪些情况不赔等细节。
除了以上几个术语,还有“犹豫期”(也被称为“冷静期”或“反悔期”,是指投保人在收到保险合同后的一段时间内,如果对保险合同内容不满意可以无条件申请解除合同,保险公司将退还已缴纳的全部保费)啊什么的,就不一一赘述了,有什么术语没有提到但想要了解的,家人们可以帮忙补充。
对于骨髓瘤家人来说,治疗过程不仅是与疾病的抗争,也是一场经济上的“持久战”。交通、检查、用药、住院、常备必需物品……处处都要用钱,所以算好经济账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配置保险多少能减轻些经济负担,有的报销总比没有好,希望大家的治疗康复之路都能走得更远、更踏实。
互动话题:
如果您曾成功理赔/遭遇拒赔,可发帖分享经历(格式:城市+保险类型+金额)。您今天的经验,可能会是另一个家庭明天的希望。
|